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量原理与功能特点
超声波自补偿明渠流量计采用超声回波技术,通过测量标准流量堰(槽)的液位高度,由计算机运算得到流量。当被测液体介质通过流量槽(巴歇而槽)或堰(直角三角形缺口薄壁堰、矩形缺口薄壁堰、等宽箔壁堰等)形成自然流动时,以三角形薄壁堰测流为例(由我国制定的技术标准),三角形薄壁堰的形状见图1,图中,α为堰口角,(°);h 为堰顶水头,m;P 为堰高,m;hmax,为堰顶最大水头,m;B 为行进渠道宽度,m;b 为堰口高度,m。
堰口角的使用范围为α=20o~100o,常用堰口角α=90o。
其流量Q与流量槽的水位h有如下关系
式中Ce为流量系数;g为重力加速度,gn= 9.8 m/s2;he为有效水头,m。
当图1中α=90o时,Ce值由图2查得。
he值按下式计算
he=h+Kh,
式中h为堰顶水头,m;Kh为粘滞力和表面张力综合影响的校正值,m。当α=90o时,Kh为0.00085 m。
当tg α/2 =1 时,流量公式转化为
Q=2.3625 Ceh5/2,
式中h为液位高度,m。
本仪表的超声测距原理是:通过安装在堰(槽)测流装置上的超声波传感器,由流量计内的单片机输出一定频率电信号,激励探头中压电晶体发射特定频率的超声波信号,并在发射时刻同时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,该超声波信号通过被测液体介质传播,遇到标准杆处,其中,一部分产生第一次反射回波,而其余部分继续在水中传播。反射部分反方向传播,进入探头,引起探头晶片振荡,产生声能—机械能—电能转换,使探头输出第一个电信号。而在水中继续传播的超声波到达水面时,由于水面以上是气体(空气),在气液交界面产生第二次反射回波,反射回波反方向传播反射到压电晶体上,使探头输出另一个电信号。即在参比面(标准杆)上产生第一次反射回波,在气液交界面上产生第二次反射回波,当探头接收到反射波后,立即停止计时,这时,计时器就记下了超声波从发送到接收的传播时间t0和t1,根据式(1)可算出探头到液面的高度。
水介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在超声流量计的控制下,进行超声波发射和接收,由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来计算传感器与液面之间的距离和堰(槽)顶水头h,如图3。
由图3所示参数关系,有
H1=h0t1/ t0 (1)
H=h0t0/ t0- H0
h=h0t1/ t0- H0- P (2)
式中t1为传感器至液面的超声波传播时问;t0为传感器至标准反射体之间的超声波传播时间;h0,P,H0为实测值;P为堰高,m。
当有较多泥沙沉积时,采用静水井,静水井设在行进渠道的一侧。距堰板上游面(4~5)hmax处。渠道和静水井之间用连通管相连,管子尽量缩短,并定期清洗探头。行进渠道的长度不小于最大水头时水舌宽度的10倍,行进渠道的水流应为均匀稳定的亚临界流,若流速不能满足此规定时,可用导流板整流,使其形成自然流动,流速趋于平稳。
超声波明渠流量计主要功能特点: